体味沂蒙精神 接力红色传承

发布人:王永振 发布时间:2022-07-13

追寻历史足迹,品味红色革命,感受沂蒙精神,接力红色传承。2022712日,“昇韵”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沂蒙革命历程,深切感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追寻红色足迹。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当时根据地420万人,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了“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品味沂蒙精神的伟大。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沂蒙革命精神展示、红色影视教育、党史陈列、沂蒙革命精神研究、群众路线展示等展区。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个个珍贵物件,都在诉说着革命英雄的事迹,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文学艺术非常活跃,先后建立了115师战士剧社,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鲁迅艺术宣传大队等众多艺术团体,创作了《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文艺作品。

团队成员了解到在解放战争中,沂蒙人民被广泛发动起来参军参战,全面支前全力支前全程支前。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战斗英雄与支前模范。这是沂蒙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不顾个人生死,及时安全地转运伤员,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山东解放区共出动一百万民工,43.5副担架,把203780名伤员转移到后方,有数百万名人民群众参加了护理工作,在鲁南战役期间,鲁南人民为部队打胜仗,提出了破家支前的口号,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支前模范,如沂蒙六姐妹等。因此,陈毅曾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沂蒙六姐妹中最后一位离开我们的是伊淑英老人,他于2016的六月去世了,享年91岁。阅读着陈毅的话语,品味着伟大无私的沂蒙精神,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无一不为之动容。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参观)

在沂蒙革命纪念馆里,一组名为《力量》的巨幅群雕颇为引人注目,一辆辆小推车装满支援前线的物资,艰难行进在山水间,小车后是一个个目光坚毅、勇往直前的沂蒙老百姓,沿着曲折蜿蜒的道路盘旋而上,仿佛带人们穿越时空,走进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

深切了解过沂蒙革命伟大历程及“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后,团队成员向馆内讲解员学习讲解知识,展示自身及实践团队良好形象,化身红色讲解员,在馆内为大家讲解沂蒙革命相关内容,身份由参观者转变为讲解员,身份转换使得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切身体会红色精神,追寻红色足迹,厚植爱国情怀,同时感受红色讲解员这一职务的重要性,及其所担负的重要责任。

讲解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化身红色讲解员)

参观完毕后,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对群众关于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讲解员认知等问题进行调研。在纪念馆内搜寻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群体的参观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更深切地了解红色文化传承接力在人群中的普及情况,在沟通交流中进一步感悟红色精神对人民群众发展的推动,加强爱国情怀,根植红色基因的同时思考红色文化接力传承在青年中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

调研

(图为我团队成员在馆内进行调研)

此次参观走访,不仅使得社会实践团的成员深刻学习了沂蒙革命历程以及伟大的革命精神,也通过学习讲解员的讲解以及切身体会红色讲解员这一职务正确的认识到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如何传承红色文明,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整体水平。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为后续各地其他纪念馆参观工作的开展、访谈红色讲解员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合照

(图为参观结束后我团成员在馆内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