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滨博士在超氧阴离子和极性环境荧光可视化方面发表综述性文章两篇

发布人:李德刚 发布时间:2020-12-14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老师肖海滨在超氧阴离子以及极性环境的荧光可视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超氧阴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成果以Versatile fluorescent probes for imaging the superoxide anion in living cells and in vivo”为题,发表于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4216-4230)。极性探针的研究成果以“Recent progresses in fluorescent probes for detection of polarity”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配位化学评论》(Coordin. Chem. Rev. 2021427213582)。

 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氧物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已经被公认为是重要的氧化还原信号分子,能够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以及参与细胞命运决定,并在许多生理病理学实例中起关键作用。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设计和合成新的荧光探针用于生物系统中O2•-的可视化检测。肖海滨老师等《德国应用化学》综述中详细总结了目前已有的O2•-荧光探针的设计原理、探针构成及生物应用,提出了未来构建O2•-荧光探针的潜在挑战和考虑因素。为将来构建新型O2.-荧光探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路来源。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06793

 极性(Polarity)作为一个重要的微环境参数,在化学和生物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极性的异常改变与许多疾病密切关联,因此,准确监控极性变化在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提前诊疗等方面是至关重要的。荧光成像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实时检测各种活性物种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多种检测极性的荧光探针被开发,用于体外及体内极性的检测,然而,目前没有工作来系统全面地综述这些极性探针,并详细论述它们的结构组成、反应机理和实际应用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肖海滨老师等在《配位化学评论》综述了近10年以来用于检测极性的荧光探针。将极性探针分为两大类:体外检测的极性探针和活系统内检测的极性探针。体外检测的极性探针包括用于溶液、蛋白、双分子层、特定材料等的探针;活系统内检测的极性探针包括用于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脂滴等极性检测的探针。详细总结了这些极性探针的结构、原理以及应用,并提出了目前极性探针面临的一些挑战和设计策略等,该论文对极性探针的构建以及揭示极性的重要作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0854520307359

 两篇论文系化学化工学院肖海滨和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以及李平教授的合作成果,肖海滨均为第一作者。该工作同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开放基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