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手 心连心 情暖情 ——记“稷下学子”赴淄川区太河镇西余粮村支教调研实践活动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8-04

  7月30日,“稷下学子”社会实践服务团完成了在西余粮村历时十天的社会实践任务。在此期间,实践团队一行十三人团结进取,攻坚克难,收获了累累硕果。


  周到各层沟通,精心筹备工作。自接受任务始,实践团队做了近两个半月的准备工作。沟通才能了解,最终敲定实践主题和内容后,实践团队在队长王亚楠的带领下多次同民进淄博市委秘书长李大鹏、化学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亓鹏、往年实践团队负责人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沟通交流。队长在做好各层同自身沟通的同时,认真听取指导,悉心接纳建议,及时上传下达。期间,王亚楠、马刚、刘博文等三位队员代表随李大鹏一同前往实践基地——西余粮村与村委领导班子做工作沟通,对实践期间工作、生活条件做提前了解。准备才能放心,从策划书,到调查问卷,到教案,所有队员一丝不苟,互纠互改。十三位队员人手一份物品清单,详细列着需要携带的各种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并做好随时补充。随物品清单发放到手的是一份暑期安全责任书和注意事项——从思想,到身体,全队为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细化实践计划,明确个人分工。实践任务分为爱心支教和社会调研两个部分,工作量大,人员不足,因此工作的安排必须明确到个人。支教部分:制定课程信息一览表,每位队员根据自身特长负责特定课程,并专注于该门课程的全程辅导,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耐心细致地给每一位需要的学生做解答。调研部分:工作时间内,结合课程信息一览表,安排没有课程的队员组队进行入户走访、调研。课余时间,队员轮流到村图书室整理图书,三人整理,两人印章。生活方面,队员开会讨论制定值日表,值日生两人一组,负责每天的做饭、洗碗、辖区卫生。所有工作按照计划有序开展,队员们也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


  端正工作态度,维护先进形象。大学生队员初到村中,便受到领导和村民一致的尊重,村里给每一位队员提供村中最好的生活待遇,时时处处给团队以关怀和指导,这是淳朴群众发自内心对人才的尊重。大学生是当代社会先进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实践团队的一言一行都是大学生形象的展现。实践活动启动之前,团队商讨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利用闲暇时间相互讲解所知礼仪常识。实践队员在支教期间,严格要求自身言行举止,认真虚心对待每一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为小学生树立榜样,在生活中的细节中践行“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每次入户走访之前,队员间总要再三互相检查着装是否整洁,所准备的采访问题是否礼貌。


  迅速融入群众,切身体验生活。西余粮村地处深山,降水量极少,地下水又难于开发,缺水是全体队员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实践团队20日到达实践基地,从21日下午到队员离开的十天里,全村处于停水状态。队员们不得不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节约用水,一盆水把全身擦洗一遍还要留着冲马桶。积水用光了,队员们就跟着村民一起挑起担子到远处水井挑水。每五天,镇上会有集市。每逢集市,三名队员同村民一起坐上村里的卡车,行8里路到镇上去购些蔬菜。吃过晚饭,收拾罢,队员们总是手拉手一起到村委前的小广场和大婶们跳一段广场舞,大婶们也总是夸队员活泼机灵。老奶奶的收音机不响了,她也会大老远赶到村委找队员帮他调理。从挑水,赶集,到调研,再到广场舞,没几天的时间,不大的村子里到处洋溢着年轻的笑声,随时随出都能见到“稷下学子”的身影。不知不觉间,队员们已经融入到小山村的生活,习惯这里的一切,喜欢这里的一切。


  加强文化引导,倡导文明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实践队员在工作之余,召集当地儿童到村图书室交流情感,分享生活。与此同时,实践队员们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学生推荐适合的图书并鼓励借阅。晚饭后,实践队员借助民进市委捐赠的移动影库组织村民到村委大院收看“农民大讲堂”,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基层群众推广先进文化和技术,进而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

  丰富授课内容,践行寓教于乐。当下,全国中小学正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为适应形势,实践团队特设置《弟子规》诵读课程。“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每天清晨,地处大山深处的村委大院中都会传出朗朗的,稚嫩的诵读声。实践团队的13名队员每天在这样的诵读声中开始自己一天的生活。其次,实践团队根据首日课内外知识拓展意向的问卷调查结果,迅速制定适合当地儿童口味的课程,音乐、美术、手工、体育、地理等课程应有尽有。实践团队别出心裁,一堂“亲情教育”课温暖儿童的心,交到家长手里的一封封“给爸爸妈妈的信”从手掌一直暖到心窝。课后,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完成给爸爸妈妈洗脚的家庭作业,这又是课堂效果的良好展示。支教期间,实践队员为儿童们举办经典诵读比赛和趣味运动会,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提升儿童的精神高度和身体素质。

  交流增长情谊,总结促进前行。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召开过若干次大大小小的交流会。接受任务之前,13名队员互不相识,队员们利用每一次交流会的机会沟通了解,互相磨合。每天吃过晚饭,队员们围坐一团谈经验,提建议,不断促进团队的共同进步。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莅临实践基地关怀指导,房晓军院长亲切地告诉队员们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地在磨练中共同成长。29日上午,实践团队和当地儿童一起携手举办成果展示会暨文艺汇演,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实践成果。成果展示会上,当地儿童们集体朗诵《弟子规》,朗朗的诵读声再次穿透层峦叠嶂,3000余册印着藏书章的图书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图书室,师生同台的舞蹈《小苹果》动感十足……文艺汇演上实践队员各亮绝活,村里大婶们的广场舞同样精彩,往日里平静的小山村满满的是欢声笑语。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稷下学子”社会实践服务团选择西余粮村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并进行一系列的支教调研活动,是当代大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的具体体现。期间,实践队员同实践基地村民手牵手、心连心、情暖情,共同描绘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画面。